明历大火是日本史上仅次于东京大空袭、关东大地震外最惨重的灾变,发生于日本明历三年(1657年)正月十八到正月二十之间。[1] 明历大火发生于日本江户,也就是今天的东京。 当时江户本妙寺正在为一名得重病去世的少女做法事。法事结束后火化遗体时刮起了强风,风将遗体上一只燃烧的衣袖刮走并引燃了建筑物大火。由于当时死去的姑娘穿着只有未婚女性才能穿的称为“振袖”的和服,引火物又是衣袖,所以明历大火也称振袖大火。当时的江户人口密度极高,普通平民一般只有6块榻榻米(约9.6平方米)大小的居住空间(厕所、厨房、卧室均包括在内),道路拥挤,防火措施落后,房屋基本为全木结构,耐火能力极差。这场持续两天的大火烧毁了江户城三分之二的区域、500多家大名宅邸、700多家旗本宅邸、300多座寺庙、400多个市镇化为灰烬,烧死三分之一人口(共造成107000人死亡),延烧面积达2574公顷。其损失仅次于1945年的东京空袭和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关于这场大火,也有阴谋论存在,有传说是德川幕府要搞扩建城市而放火烧城,但缺乏决定性证据。[1][2] 内容简介
二百五十年前,有位富商的女儿,某日到寺院烧香膜拜,偶然看见一位俊秀的武士,出现在往来的人潮之中。在平凡的人群中,这位美少年更加显得出众过人,气质不凡。思春少女于是对这名美少年一见钟情,心仪不已。
然而,不知这名武士叫什么、来自何方,随行在小姐身旁的侍从正想上前打听时,他已消失在人群当中,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