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综合征

一种非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种以反复血管性血栓事件、复发性自然流产、血小板减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抗磷脂抗体谱(aPLs)持续中、高滴度阳性的自身免疫病。APS好发于中青年,通常女性多见,男女发病比率为1:9。[1]
APS可能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部分病人继发于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自身抗体的产生和存在是该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基础。[3]AP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全身各个系统均可受累,最突出的表现为血管性血栓形成[1]可发生于所有大、中、小动脉和静脉,可反复发生,[3]常为下肢静脉血栓、颅内血管栓塞等。该病还可出现病态妊娠,出现自发性流产和死胎等,除此外还可出现网状青斑、浅表性静脉炎血小板减少症、aPLs相关肾脏病变、心脏瓣膜病变、溶血性贫血、舞蹈症、认知功能障碍和横贯性脊髓炎等病变。少数严重的APS患者短期内出现脑、肾、肝或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称为灾难性APS。诊断APS需要符合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指标两个方面,包括存在血栓形成或病理妊娠的临床表现,和血浆中狼疮抗凝物、血清或血浆中抗心磷脂抗体、抗β糖蛋白Ⅰ抗体阳性。[1]充分抗凝是治疗APS的关键,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抗凝、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支持治疗。[3]对于APS患者,整体预后相对良好,10年生存率约为90.7%,主要死亡原因为血栓事件、出血事件及合并感染。[1]
1983年,Hughes等报道了一组特殊类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血栓事件、流产、脑血管事件,实验室检查提示LAC阳性,首次提出“APS”概念,故APS又称为Hughes综合征。[2]

分型

按发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