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粒结构

单粒结构
土的结构可分为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后者常被称为土的构造。单粒结构是指粗粒土在沉积过程中,每个颗粒独立下沉至稳定状态形成的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土粒间几乎没有联结,且在荷载作用下易发生变形。[1]

形成及特点

单粒结构是由粗大的土粒在水中或空气中下沉而成,土粒间的相对位置和大小、形状共同影响着单粒结构的密度。这种结构的典型特征是土粒间缺乏明显的联结,或者联结极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荷载尤其是振动荷载的作用下,疏松的单粒结构会趋于密实,土粒也会寻找更为稳定的平衡位置,同时伴随着较大的形变。密实的单粒结构在剪切应力作用下会出现剪胀现象,导致体积膨胀,使得土体密度下降。单粒结构的紧密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和粒径分布等。一般来说,砂土是最为疏松的一种,而颗粒较为浑圆的土更容易形成密实的结构。常见的单粒结构土包括颗粒较粗的粉土和无黏性土,如仅由砂子构成的海滩土壤或富含钠质粘粒的土壤。这些土壤在水中浸泡后会迅速分散成单个颗粒。此外,雨水冲击、农业活动以及有机物的分解都会促使土壤结构朝单粒化的方向发展。[2]

土的构造

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