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修

公元1世纪建于古代东南亚的国家
狼牙修(马来文:Langkasuka)是古代东南亚的印度化国家之一,其领土包括今马来半岛东岸北大年以东和东北地区,约位于东经101°18',北纬6°48',及今马来西亚吉打州。狼牙修建国年代约于公元1世纪末至2世纪。

历代称法

狼牙修在宋代称为“凌牙斯加”、元代称为“龙牙犀角”、明代称为“狼西加”。“Langkasuka”一词首见于,印度尼西亚11世纪泰米尔文碑铭作 Ilangasongam,14世纪《爪哇史颂》(Nagarakrtagama),作Langkasuka,16世纪出版的阿拉伯文《吉打纪年》(Kitab al-Minhaj al-fakhir fi-ilm al-bahr al-zakhir)作Langashuka。“Langkasuka”的得名或来自印度文化,依照印度的佛经[xiāo]伽经》里的记载,Lanka是传说中一个在马来亚峰(英文:Mount Malaya)上面的山城;而在文中Sukha乃是“快乐世界─Sukhavati”一词中的前半截。因此Langkasuka或取义于“快乐的马来半岛山城”。

居民及宗教

狼牙修的居民以吉蔑人为主,而统治阶级是印度人。狼牙修开始是盛行佛教,使用南印度的文字。但至元代称“龙牙犀角”时期,已不见佛教盛况,那时期伊斯兰教已传入东南亚多时。由于地理位置优越,狼牙修是当时世界的重要航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