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长城,是明长城的遗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境内的潘家口水库,整个景区水域纵深60公里。[1][2][3] 20世纪70年代,潘家口水库修建后,喜峰口、潘家口被淹没,形成了水下长城景观。[1]
历史沿革
潘家口关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包括喜峰口、潘家口两个重要关隘。[4]20世纪70年代,海河流域持续干旱,河库枯竭、水源奇缺。为解决天津和唐山地区用水问题,引滦[luán]入津工程应运而生,潘家口水库修建后,喜峰口、潘家口两座雄关没入水中,从而形成了“水下长城”景观。随着潘家口水库水位变化,“水下长城”时隐时现。[1][5] 2011年,水下长城因上半年干旱少雨、水库下游用水增多而露出水面。进入七月份以来,由于连续降水,水位上升,它又一次归隐水下。[6]2024年6月8日,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境内的潘家口水库蓄水量减少,水库内的一段“水下长城”再次露出水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