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度律(生年不详—532年),契胡族人,北魏大臣,出生于北秀容(今山西朔州),是太原王尔朱荣的堂弟。[1][2] 尔朱度律在北魏末年,随着尔朱家族的崛起而逐渐崭露头角。建义元年(528年),尔朱度律被封为乐乡县开国伯。建明元年(530年),长广王元晔登基,尔朱度律被任命为太尉公、四面大都督,并被封为常山郡王。在尔朱家族与高欢的斗争中,尔朱度律曾随从尔朱兆入洛阳,并在尔朱兆离开时,与尔朱世隆共同镇守京师。普泰元年(531年),尔朱度律进封为使持节、侍中、大将军、太尉、兼尚书令、东北道大行台。然而,尔朱家族的势力逐渐衰落,尔朱度律在韩陵之战后退守河梁,最终兵败被俘。高欢下令将尔朱度律当街斩首示众。[1][2] 人物经历
尔朱度律是尔朱荣的堂弟,为人性格质朴寡言。建义初年(528年),他被封为乐乡县伯。在尔朱兆拥立元晔为皇帝时,元晔册封尔朱度律为太尉公、四面大都督,并加封常山王。他随尔朱兆进入洛阳,尔朱兆离开洛阳后,任命尔朱世隆与尔朱度律共同镇守京城。普泰元年(531年),尔朱度律的官位进一步晋升,担任使持节、侍中、大将军、太尉、兼尚书令、东北道大行台。然而,随着高欢逐渐挑拨离间尔朱氏内部关系,尔朱度律与尔朱兆之间开 始互生疑忌。[3][4] 尔朱度律贪婪成性,肆意敛财,每到一处都给百姓带来灾祸,因此他深受天下百姓的憎恶。[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