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阿巴泰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七个儿子
爱新觉罗·阿巴泰(1589年—1646年),男,满洲正蓝旗人。[1]清朝宗室、开国元勋,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儿子,多罗饶余郡王,和硕饶余亲王。[2]
爱新觉罗·阿巴泰于天命三年(1618年)随努尔哈赤征伐明朝,攻克抚顺城时收降了明游击参将李永芳天命八年(1623年),他参与了对蒙古扎鲁特部的远征。在天聪时期,阿巴泰继续参与对明朝的多次征战,包括锦州之战大凌河之战等。1626年,爱新觉罗·阿巴泰由镶白旗改镶黄旗,1635年,爱新觉罗·阿巴泰由镶黄旗改正蓝旗。崇德七年(1642年),爱新觉罗·阿巴泰被任命为奉命大将军,率军讨伐明朝。顺治元年(1644年),爱新觉罗·阿巴泰被封为多罗饶余郡王。顺治三年(1646年),阿巴泰病逝,享年五十八岁。之后,爱新觉罗·阿巴泰被追封为和硕饶余亲王,并追赠谥号为敏。乾隆十九年(1754年),爱新觉罗·阿巴泰被入盛京贤王祠[2]

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

阿巴泰的母亲伊尔根觉罗氏,万历十四年(1586年)与努尔哈赤成亲,是他的第七房妻子。伊尔根觉罗氏出身一般,生前没有受过努尔哈赤的宠幸,死后也没获过任何哀荣。她连生卒年月都没有留下,在清朝史书中甚至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阿巴泰母亲地位较低,直接影响到他日后在诸兄弟中的排位。不过,因为在年龄上的优势,阿巴泰比诸弟较早参与征战,较早建功立业,所以努尔哈赤对他还是比较器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