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宫

唐代著名离宫
翠微宫是唐代著名离宫,位于长安城南终南山太和谷,今西安市长安区[luán]镇黄峪寺村。其前身是唐武德八年(625年)始建、贞观十年(636年)废弃的太和宫。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太宗为避暑令匠作大将阎立德修建,命名为翠微宫。[1]
翠微宫笼山为苑,位于峰峦险要之地,假借山间林泉之势,环境清幽。正门向北,取名云霞门,朝殿取名为翠微殿,寝殿取名为含风殿。旁边有太子别宫,西门取名为金华门,内殿取名为喜安殿。翠微宫建成后,唐太宗每年都到此避暑,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病逝于此。其后改名翠微寺,杜甫有“云薄翠微寺”的诗句。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称永庆寺。此后逐渐废弃而湮没。翠微宫遗址现仍有迹可循,石础断碣和残砖碎瓦散落在山坡荒野之中。[1]

历史沿革

翠微宫是工部尚书阎立德太宗李世民避暑主持修建,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建成后,太宗开始在此避暑,处理朝政。宫"笼山为苑",其正门面向北方,名云霞殿,朝殿名翠微殿,寝殿名含风殿。旁有太子别宫,正门西开,取名金华门,殿名安喜殿。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四月,唐太宗最后一次来到翠微宫,五月驾崩在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元和郡县图志》、《新唐书·地理志》皆言翠微宫元和中废为寺,元人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寺观》中也承袭了这种说法。开元天宝间(713~755),诗仙李白曾与友人在一年秋末从子午峪口西行,作有《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初登翠微岭,复憩金沙泉。践苔朝霜滑,弄波夕月圆。"可见至迟到李白生活的时代,翠微宫已废弃为寺。
翠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