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盗龙

小盗龙属动物的统称、鸟类起源的重要证据之一
小盗龙,是驰龙科小盗龙属(Microraptor)动物的统称,其生存于白垩纪早期,[7][1]已发现的小盗龙化石均出土于中国辽西地区[11]小盗龙原本的第一名称为“古盗鸟”,但由于著名的“古盗鸟事件”,2000年它被中国古生物学家徐星命名为“小盗龙”。小盗龙属下分为三个种:顾氏小盗龙Micuoraptor gui)、赵氏小盗龙Microraptor zhaoianus)和汉卿小盗龙(Microraptor hanqingi)。[5][1]小盗龙分布于中国。[7]由于该属恐龙腿部巨大的“后翼”很难在陆地上奔跑,其被认为营树栖生活。[6][3]
截至2024年,小盗龙是已知成年个体最小的恐龙,体长为0.47-0.9米之间,[12][3]体重约在0.4-3千克之间,[4]翼展接近1米。[13]头颅尖而窄;颈部比较细,[4][5]小盗龙浑身带毛,身上长有两对翅膀,它们已经具有了一个结构上与现生鸟类相似的翼:前肢伸长,尺骨后弓。且前肢、后肢和尾部末端都覆盖具有正羽(或称飞羽),且正羽羽轴两侧不对称。[4][6][3]尾巴大,呈蒲扇状。[4][5]小盗龙属于肉食动物,[8][9][10]其羽毛能发出蓝黑色的荧光,这可能有利于其交流及求偶行为。[5][14][15]
小盗龙属于长有羽毛的非鸟恐龙,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它们是鸟类起源的重要证据之一,[16]其出现弥补了鸟类进化过程中很多缺失的环节,[5]同时,也有力的反击了鸟类飞行起源地栖说。[17]

起源演化

小盗龙生存于白垩纪早期。[7]小盗龙与原始鸟类、原始伤齿龙科拥有数个共同生理特征,2002年美国科学家威妥玛(S.H.Hwang)等人在对于赵氏小盗龙两个标本的研究中认为小盗龙与中国猎龙Sinovenator)分别是两个近亲演化支的原始物种,且两者都接近恐爪龙下目(Deinonychosauria)分开演化的节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