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良(575年-632年),吴(今江苏南部)人,唐朝诗人[2][1]。 陈子良年少时好学,博通经史[2]。隋平陈,移居长安,以教授为生[1]。隋时为越国公杨素记室(即掌章表书记文檄的官员)。入唐,为右卫率府长史、东宫学士[2],与责萧德言、庚抱同为隐太子学士[1]。贞观元年(627年),出任相如县令。贞观六年(632年)卒[2]。 有《陈子良集》十卷,已佚[1]。今传诗十三首,记载于《全唐诗》卷三十九。代表作有《于塞北春日思归》《入蜀秋夜宿江渚》、《送别》等诗。事迹见《平城县正陈子干课》及《旧唐书》卷190上《贺德仁传》、《唐诗纪事》卷4[2]。 陈子良的诗歌作品流传至今的不多,但其中的一些诗作,如《七夕看新妇隔巷停车》《送别》等,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
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