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抖音百科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又称辽阳行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政府直属的一级行政区,简称为辽阳省或辽阳行省。该省设立于元朝至元六年(1269年),起初位于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后迁至北京。至元十五年,又改为宣慰司。至元二十三年,再次设立东京行省,同年撤销。至元二十四年,再次设立辽阳行省,治所在辽阳路,下辖七路和东宁府。在黑龙江下游设置征东北路元帅府。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是元朝直接管辖的10个行中书省之一,辖境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三省以及黑龙江流域和外兴安岭地区,乌苏里江以东到鲸海(称日本海)等地区,以及今朝鲜半岛北部。在元朝时期,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实际统治时间为1271年至1368年。 在元朝统治期间,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还设有征东元帅府,派兵渡海远征库页岛(骨嵬)。[1]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主要事件
元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克太平将其俘获,朱元璋以其为名臣后人,待之甚厚,劝其归顺,但其 坚决不肯。后来朱元璋好言相抚,厚赠银两,准其北归元朝。元亡后,元顺帝北逃,史称北元。以纳哈出手握重兵,封其为丞相,继封太尉。不久,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降明,辽东大部为明所有,纳哈出领兵踞开元路(今开原),屯兵二十万于金山(今昌图金山堡以北至辽河南岸的吉林双辽东北一带),持畜牧丰盛,与明军对峙。当时元顺帝早已于明洪武三年殁,不久太子又死,由顺帝孙脱古思帖木儿继位,纳哈出成为元末主要势力,有史料言,曾封其为开元王。明取得辽东后,明太祖数遣使招抚,其置而不答。洪武八年(1375),入犯辽东,兵锋直达金州,为辽东都卫马云、叶旺等击败。其后屡入塞犯,皆为明军所败。洪武二十年,冯胜率大军二十万逼金山,史称金山之役。再遣故元将乃刺吾至纳哈出处招抚。纳哈出见大势已再难更变,遂降于明。降后,朱元璋亲封纳哈出为海西侯,赐铁券丹书。二十一年,纳哈出从傅友德往征云南,途中卒于武昌舟中,葬于南京。子察罕改袭沈阳侯,太子朱标武人集团班底之一。二十六年,坐蓝玉党伏诛。明朝在辽阳等 处行中书省全境设辽东都司、大宁都司、奴儿干都司。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文化
辽金以来,黄龙府即为东北重镇,金初许亢宗《奉使行程录》曾载:“府为契丹东寨,当契丹强盛时,擒获异国人,则迁徙散处于此。南有渤海,北有铁离、吐浑,东南有高丽、株鞠,东有女真、室韦,北有乌舍,西北有契丹、回绝、党项,西南有奚,故此地杂诸国俗。凡聚会处,诸国人言语不通,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当时,黄龙府就成为东北各族交汇之地,风土“杂诸国俗”,且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到了元代,黄龙府为开元路治所,附近之西祥州则为东北北部地区各绎道的中转站,无疑当地的经济、文化较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