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白玉

一种白色大理石
1
4
汉白玉是一种著名的纯白色大理石,是大理石的特殊品种。[6][3]主要由一种叫方解石的矿石组成,化学成分是CaCO3。汉白玉颜色洁白,质地坚硬,透光性较好,材性柔软而易琢,可镂雕成各种精细图案,历来是优良的石雕材料和上等的建筑材料。[2][3]
世界上,希腊、古罗马、意大利等是开发应用汉白玉非常古老的国家。比如公元前447~438年希腊建成的雅典巴底隆神殿、公元1350年意大利建成罗马比萨斜塔等。[6]在中国,汉白玉的应用可追溯至唐代南诏时期以前,一千多年前唐代修建的大理崇圣寺三塔,建筑上就已采用精美的大理石雕刻制品,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汉白玉是中国古代皇家建筑、雕刻使用的名贵石料,故宫、天坛、天安门金水桥等经典建筑都有大量使用。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等当代国家工程中,也有广泛应用。它们所使用的这个汉白玉,是特指北京房山大石窝镇高庄村西的石矿中出产的一种石头。此外,还大量用于台基须弥座上。[2][7]
世界上汉白玉产量以美国最多,其次是意大利和俄罗斯;中国的汉白玉分布较广,产地有云南大理、北京房山、四川宝兴县等。[6]汉白玉是基本不溶于水的矿物,呈现多种形态,包括霰石、方解石、白垩、石灰岩、大理石和石灰华。它常见于岩石中,同时也是动物背壳和蜗牛壳的主要构成成分。[4]汉白玉常用于作为装饰物、首饰及仿玉制品、雕件,以及建筑石料、材料和石材等。[1][6]

名称由来

汉白玉的由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早在汉朝就开始挖掘这种石头,故称汉白玉。有人说这种石头是从旱地里挖出来的称旱白玉,后来俗称汉白玉。更有趣的说法,汉白玉在阴天时,空气中温度增大,岩石表面显得湿漉漉的,手抚岩石之上似乎出了汗,石体中泛出淡淡的水印,俗称汗线因此而得名,叫汗白玉,后来逐渐演化为汉白玉。[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