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鸣

肠蠕动时气体和液体流动产生的咕噜声
肠鸣(borborygmus),别名肠鸣音,[2]是由于人体小肠运动造成肠内容物之间以及肠内容物与肠壁间摩擦、撞击产生的声音,是小肠运动状态的反应。[5]也是诸多胃肠疾病诊断和病程监测的重要临床体征。[1]
肠鸣分为4种类型:正常音、气过水声、高调音和金属音。[6]肠鸣还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3]肠鸣的听诊方式分为传统听诊和数字化听诊。[7]根据肠鸣发生的频度不同,临床上将其活动分为三种情况,并用于肠道疾病的辅助诊断。肠鸣活跃:表现为肠鸣次数增多,响声也加大。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性疾病,如肠炎菌痢等。肠鸣亢进:表现为肠鸣次数有显著增多,每分钟可达10次以上,而且音响也明显增大。可见于腹泻及早期肠梗阻。肠鸣降低或消失:表现为肠鸣次数显著减少,音响低落,甚至根本听不到肠鸣。可见于肠麻痹、急性腹膜炎[6]
肠鸣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对于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1]其日常需注意以下几方面,饮食调整、保持规律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就医检查等。[8]

生理过程

肠鸣主要由小肠运动引起,小肠作为消化系统中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要不断将食物与肠内消化液充分拌和,并使这些混合物与小肠壁粘膜不断接触,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接触过程中,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只是这些声音较弱,不为人们察觉、由于肠中液体夹杂着空气,这些空气与肠内食糜一起运动中与肠壁撞击、摩擦产生声音,这就是听到的肠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