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式

唐昭宗时进士
杨凝式(873~954年),唐末五代时期书法家,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字景度,号虚白,别称希维居士、关西老农、弘农人、癸巳人等,唐末宰相杨涉之子。[1][2]
父杨涉曾任唐宰相,杨凝式任秘书郎唐昭宗(889~904年)时期登进士第。唐亡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少保,世称“杨少师”。[3]由于朝代更迭频繁,社会动乱,他曾佯疯自晦,时出癫狂行径,人称“杨疯子”。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杨凝式去世,享年82岁。被追赠太子太傅。[2]
杨凝式富有文藻,善书法,尤工行草书。其书法初学欧阳询颜真卿,后又学习王羲之王献之,一变唐法,加以纵逸,自成风格。[2][3]无论布白,还是结体,都令人耳目一新。前人说他用笔有破方为圆、削繁为简之妙。北宋书家多受其影响,宋人将其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杨”,清人李瑞清则视其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3]现存世书迹有《韭花帖》《夏热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步虚词》等。其书法字体结构修长紧劲,笔画挺健,明显带有欧阳询书法的特色。前人曾以破方为圆、削繁成简来概括杨凝式书法的特点。杨凝式书法的成就,对宋人尚意的书法有深刻影响。[2]

人物生平

杨凝式出身官宦人家,父亲杨涉唐末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