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轨

北周时期将军
王轨(?~579年),小名沙门,鲜卑族,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人,北周时期的名将。[1]
王轨是汉朝司徒王允的后代,世代为豪门大族。王轨性格质朴正直,处理事情坚决果断。高祖继位后,王轨历任前侍下士,左侍上士、内史上士、内史下大夫,加授仪同三司。建德初年,王轨又被授予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被封为上黄县公,食邑一千户。建德五年,王轨随同高祖灭亡北齐。王轨晋升为上大将军,并被封为郯国公。对陈战役中,王轨用计消灭陈朝精锐部队。因此,王轨被升为柱国,兼任徐州总管、七州十五镇诸军事。大象元年,北周宣帝命人处死王轨。[2]

人物生平

王轨,生年不详,卒于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79年)。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东汉司徒王允之后,世代为州郡豪门冠族。
北周武帝宇文[yōng]继位后,王轨初任前侍下士,又转为左侍上士。官至内史下大夫,并被授予仪同三司之职,成为武帝的心腹之人。当时,晋国公、大冢宰宇文护自恃建立北周政权,专断国政。先是毒死北周孝闵帝宇文觉,继而又杀明帝宇文[]武帝继位以后,不堪忍受宇文护的骄横专擅,很想除掉他。“以轨沉毅有识度,堪属以大事”,便问王轨此举是否可行。得到王轨的赞同后,武帝便于天和七年(572年)诛杀宇文护,开始亲自执掌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