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楚

曾任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
向楚(1877—1961),字仙乔(亦作仙樵),号[]公,四川巴县(今重庆市巴南区)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举人。19岁入县学,次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东川书院,师从前清进士出身的翰林赵熙,致力于汉唐经学和声韵文字学,时人将他与周善培、江庸合称为四川的“老三杰”。因其学术渊[hóng],于文字、音韵诸学造诣尤深,孙中山先生曾誉其为“儒宗”。其人为重庆辛亥革命的主要宣传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重庆光复后任蜀军政府秘书院长、四川军政府秘书厅长。在护国战争中,曾参与策动“肇和号巡洋舰”起义之谋。其后,任四川省政务厅长、代省长、教育厅长和南京高等学校国文部教授、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公立四川大学中国文学院院长、国立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等职。解放前夕,被川大教授会议公推为代校长。解放后,为民革中央委员,并先后被选为四川省人民代表、省政协委员。1952年调任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1961年病逝。向楚所著《巴县志》为全国名志,有音韵学、文字学著述多种并诗集一卷传世。其前半生身居要津,左右时局,于风云变化间挥洒热血;后半生潜心教育与学术,对成都地区各高校的发展壮大贡献良多。

人物生平

向楚(1877—1961),字先乔(仙樵),号觙公。1897年考入重庆东川书院学习,得山长赵熙嘉赏,与同学周善培、江庸被誉为“赵门三杰”。1899年秋随赵熙北京,接触了章太炎著作。1901年,泸州创设经纬学堂,任教习。1900年赴乡试中举。1904年在重庆开智学堂、正蒙公塾任教。1906年由杨庶堪介绍入中国同盟会,又一同到永宁中学堂任教,开展革命活动。1907年赴北京,授内阁中书。1908年中国同盟会急召回重庆,担任中国同盟会宣传工作。1911年11月22日蜀军政府成立,任秘书院长。1913年8月重庆成立讨袁军,任民政厅总务处长,讨袁失败后亡命上海。1915年入中华革命党,参加策动肇和号巡洋舰起义。1916年任南京高等学校教授。1917年赴广州,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孙中山先生曾亲书“蔚为儒宗”四字横匾为赠。1918年任四川省政务厅长、代省长。1924年起先后任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1933年任《巴县志》总[zuǎn],其心血之作《巴县志》成为研究蜀地风俗历史的必读材料。1937年返川大任教。1949年底代理川大校务,迎接解放。1949年后,任四川省人民代表、省文史馆副馆长。1961年病逝。
向楚先生遗像

赵门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