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藏

佛陀制定的教团规则
律藏[1]巴利语梵语:Vinayapiṭaka;藏语:'dul ba'i sde snod),又称毗奈耶藏,佛教术语,为三藏之一,是毗奈耶的集合,内容是有关佛教戒律的规定与讨论。《律藏》被认为是僧伽的依怙。《律藏》讲述制定戒律的原因及意义,亦记载了从佛教创建之初逐渐发展的历史,佛陀的一生及教化情况。它间接地提供了古印度历史、风俗习惯、古老艺术及科学等资料。

成书与发展

佛灭三个月后的一个雨安居期,由摩揭陀国主阿阇世王[2]赞助,大迦叶尊者主持,阿难尊者诵经藏,优婆离尊者诵出律藏。在佛灭二百年左右,阿育王派摩哂陀尊者及僧团前往锡兰弘法,带了三藏前往。在锡兰的第四次结集,律藏被刻入贝叶上。

作用

戒律[3]是依据佛陀为榜样而制定的,以便僧人能仿效佛陀的榜样。僧侣信守戒条,可使心灵净化,易于觉悟。佛陀提出戒律,不但为了促进僧人的善行,也为了使僧侣得到其他宗派人士尊敬。僧侣坚守戒律,可使僧侣和俗人建立更好关系,并促进僧伽内部的和谐、纯洁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