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体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是由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所反映出来的国家的根本属性。国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阶级、各阶层在国家中所处的统治与被统治地位;二是各阶级、阶层在统治集团内部所处的领导与被领导地位。[1]
国体反映国家的阶级本质,国体的更迭在根本上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的对比关系。人类历史上主要有奴隶主阶级专政、地主阶级专政、资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专政四种国体。中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在人民内部实行广泛的民主,对敌人实行有效的专政。 [3]

由来与发展

概念由来

国体是中国古已有之的词汇。在晚清以前,国体主要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国家典章制度,尤其是体现封建等级的纲常礼制。所谓“正名分纪纲,皆国体之大者”;其他如“军政、财计、田制、盐法,关国体之大者”。二是指国家或朝廷的体统和体面。“外国相侵,有司檄谕之足矣,无劳遣使。万一抗令,则亏损国体。”三是指辅佐国君的大臣,《春秋穀梁传》谓,“大夫,国体也”。范宁注曰:“君之卿佐,是谓股肱,故曰国体。”[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