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澍田

中国单弦八角鼓艺人
常澍田,男,单弦八角鼓艺人。诞辰:1890年1月1日,光绪十五年(己丑)十二月十一日;逝世:1945年4月,农历乙酉年。本名常海,字雨培,号梦僧,乳名小猪儿,艺名和康,又名赵兰波。北京人,满洲镶黄旗,郎佳氏。[1]

人物生平

出身于八角鼓世家,父亲明五和三伯父明三、四伯父明四都是唱八角鼓的,明四(明永顺)还是明亮堂的班主。
常澍田自幼从三伯父学唱大鼓兼习三弦,又从四伯父学唱单弦牌子曲。12岁起就随其父到票房走局演出。大约在宣统二年(1910年)以后由票友身份正式下海成为职业艺人,与刘宝全金万昌韩永禄等结为盟友并长期合作演出。民国十五年(1926)三十六岁时,经同仁堂药铺老板乐松生引荐拜单弦牌子曲大家德寿山为师,成为德寿山唯一的亲传弟子。他基本承袭德氏全部曲目并将其唱腔发展细腻潇洒。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在家学和名师传授的基础上,又借鉴当时单弦牌子曲名宿何质臣、桂兰友、阿铁山的唱法,艺业大进。开始他也学德寿山坐着自弹自唱,后来听了始创站唱的全月如的话,征得德寿山同意,放下弦子,拿起八角鼓,改为站立演唱。在站唱中,向全月如学了许多身段动作。常澍田在民国初年就享誉北京天津等地,还将单弦带到江南等地演出,深受南京上海等地观众的青睐。
德寿山对常澍田关怀备至,除了向他传授单弦牌子曲传统作品外,还主动将自己平生杰作《马介甫》《杜小雷》《续黄粱》《水莽草》《五圣朝天》等十几段作品倾囊相授。常澍田在单弦牌子曲创作上也表现出较高的水平。如对传统作品《挑帘裁衣》,他将怀来唱词改成江洋辙,使其结构紧凑,语句通顺,曲牌选用更加得体。所编《胭脂》(第三、四本)、《绿衣女》《看财奴》《邱丽玉》等唱段,都经其弟子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