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姓

分布于江苏、安徽等地的姓氏
耿姓是中国的一个姓氏,耿姓第一大省为河北,占全国耿姓人口的24%;其次分布于河南、江苏、山东、安徽,又占了全国耿姓人口的38%。[1]在古代多以高阳(今属河北)为郡望,当代则以河北、河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黑龙江辽宁等省为主要居住区。历代名人,主要有汉太守耿夔、大司农耿寿昌、唐诗人耿湋、宋名将耿京、清蕃王耿精忠、当代外交家耿[biāo]等。[2]
耿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较早的一支与地名有关。相传在今河南温县东部一带,在商朝时被称为邢,由于与耿字的读音相近也称耿。在其第14任国王祖乙在位时,因为不满于国都相的残破,将国都迁到这里,使之一度成为商王朝的统治中心。后来,由祖乙六传至盘庚,才将国都从这里迁走,定居于殷。在盘庚南迁时,一部分商朝王族不愿南迁,因而留居下来,并以地名为姓氏,成为历史上最早一批以耿为姓的人。另一支出自春秋时期的耿国是由国名而来的姓氏。另外,在古今的一些少数民族中,也有一些以耿为姓的人。[2]
耿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人才济济。仅入载《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者就达六十四人,其中多为叱咤风云的武将[3]

历史发展

关于古耿国的建立,最早的记载见于《尚书·商书·祖乙》中:“祖乙[]牗音yi[]于耿,作《祖乙》。”可惜《祖乙》的正文没有流传下来,只有上述作为《祖乙》序言的一句话,但尚书中的这一句话,首次将耿作为一个国都记载下来,其时代当在祖乙时期,即公元前14世纪。那么祖乙何许人也?原来黄帝的曾孙[]牗音ku牍,将他的儿子契牗音xie牍封于商,契当是商人的祖先,自契始经过14代传至成汤,成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商朝从汤到纣经历了17代30个君王,祖乙是商朝的第7代第13个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