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任臣

清代文学家、藏书家
吴任臣(约1628年-1689年),原名鸿往,字征鸣,后更名为任臣,字志伊,一字尔器,号托园,清朝时期的历史学家、数学家、政治家及作家[1]。他是福建省平海卫(今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人,曾在浙江省仁和(今杭州市)居住并成为当地学生。吴任臣以其深厚的学问和广泛的兴趣而闻名,尤其擅长天文、术数和音乐[2]。他曾参与《明史》的编纂工作,并因其在历法方面的贡献而受到赞誉。他还撰写了包括《十国春秋》在内的多部重要作品,这些作品后来被列入《四库全书》。

人物经历

早期生涯

吴任臣自幼聪明好学,十岁时就能背诵古文[3]。他对各种奇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即使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他也常常将自己的微薄收入用于购买书籍。他的文章深受人们的喜爱,经常被人争相传阅。尽管生活贫困,但他仍坚持办学,教导家乡的孩子们。后来,他迁居至浙江仁和县,在那里继续广泛搜寻史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不断创作新的作品。

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