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鞮-抖音百科
铜鞮[dī]是沁县古县名,[1][2][3]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建制县之一。[4][5][6]早在春秋时期,铜鞮作为晋国东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在晋国完成其霸业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元前560年,晋悼公将铜鞮封为羊舌赤食邑。周敬王6年(公元前514年),晋大夫魏献子灭羊舌氏族,分羊舌氏之田为铜鞮、平阳(临汾)、杨氏(洪洞)三县,乐霄为铜鞮大夫,铜鞮从此设县。[7] 历史沿革
公元前十一世纪,晋人消灭久居于此的赤狄部落后,把地跨数县的地区,封给晋大夫羊舌氏为食邑,名曰铜鞮。北魏时铜鞮属并州乡郡,隋初属上党郡,唐初改隶韩州,宋初建威胜军,元初称沁州(迁现城址),领铜鞮、沁源、武乡三县。明初直隶山西布政司,领沁源、武乡两县。清沿明制,仍称沁州。民国初年废州改县,始称沁县。抗日战争开始后,为第三行政区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名未变,属长治专员公署(后称晋东南地区),1985年试行市管县,沁县属长治市。[1] 基本信息
1.春秋晋邑名。在今山西省沁县南。晋平公曾筑铜鞮宫于此。汉置县,治所在今山西省沁县南。北魏以后屡有迁移。明洪武初废入沁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