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方索十三世(Alfonso XIII,1886年5月17日—1941年2月28日)是波旁王朝的西班牙国王,统治期间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在他成年前,他的母亲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女大公担任西班牙的摄政。阿方索十三世试图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果,但他的统治时期也受到了革命运动的困扰。
阿方索十三世统治时期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美西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西班牙被美国彻底击败,失去了菲律宾和所有美洲领地。 1909年至1911年期间,阿方索十三世的统治受到了一系列革命运动的困扰,尤其是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发生的革命活动最为激烈。民众要求推翻君主制。在舆论压力下,阿方索十三世进行了一些改革,涉及立法、教育和宗教等多个领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班牙军方、保守派和教会更亲近德国,而商人、自由派和反君主制共和主义者更亲近法国。然而,阿方索十三世通过其首相宣布西班牙保持中立政策,使衰弱的西班牙免于战火。他本人也感染了西班牙流感。 在阿方索十三世的支持下,米格尔·普里莫·德·里韦拉将军于1923年建立了独裁政权。[1]从那时起到1930年,阿方索十三世实际上依靠这个不受人民欢迎的独裁者维持国王的地位。然而,1931年西班牙爆发了革命,推翻了里韦拉政权,建立了西班牙第二共和国。阿方索十三世被迫退位并流亡。他最终在罗马去世,享年54岁。[2]在西班牙,佛朗哥下令全国哀悼三天。 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