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山寺-抖音百科
月山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城北5公里处的太行山南麓,是文物游览胜地,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月山寺历经金、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有八百三十余年的历史,历史上曾与白马寺、少林寺并称为中原三大名寺。[1][2] 月山寺三面环山,坐北朝南,背靠巍巍太行,面向怀川平原和沁河古道,东有灵严古寺,西有丹水,中居明月之山。月山寺主体建筑依中轴线而建,分为东道院,西道院和中禅院三部分,寺院景观有将军柏、望星台、大士阁、课密泉、苍公洞、清风殿、连环井和凤凰台八大景观,有金鸡叫、王碑亭、迎风壁、小浅井、藏经楼、水龙头、七星塔和钟鼓楼八小景观,同时有四大奇观。寺院周围松柏密布,峰峦叠嶂,林深洞幽,殿宇映辉,为古典园林建筑群。[1] 月山寺《月山大明禅院记》碑记载:“山僧自正隆三年九月十一日离南京东明县极息禅院渡水穿云到谭怀之郡海众云集礼诗山僧住同义诗于彼修方丈一座主碑一通后游此山至此观看远远望之朗然无滞清净明自号为明月之山。”月山寺始创年代为金正隆三年(1158年),时曰“清风庵”,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皇王赐名“大明禅院”,明天顺戍寅年(1458年)赐名“宝光寺”,清代因其山势形似弯月,更名“月山寺”,民国17年改为“中山公园”,明永乐三年更名为“月山寺”。[1][2] 寺院简述
月山寺自古盛名远扬,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寺院三面环山,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依中轴线而建,分为东道院,西道院和中禅院三部分,寺院景观有将军柏、望星台、大士阁、课密泉、苍公洞、清风殿、连环井和凤凰台八大景观,有金鸡叫、王碑亭、迎风壁、小浅井、藏经楼、水龙头、七星塔和钟鼓楼八小景观,同时有四大奇观。寺院周围松柏密布,峰峦叠嶂,林深洞幽,殿宇映辉,为古典园林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