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薰

中国书画家
方薰(1736—1799),字兰士,一字懒儒,号兰坻、兰如、兰生、长青、[chū]庵,别署语儿乡农,浙江石门(今属桐乡)布衣。[méi]子。性高逸[juàn]介,朴野如山僧。诗、书、画并妙,写生尤工,与钱塘奚冈(字铁生,西[líng]八家之一)齐名,世称浙西两高士,称“方奚”。一时能手,无出二人之上。阮元评其画说:“深得宋元人秘法。”陈希濂则说:“兰士作画,繁不重,简不略,厚在神,秀在骨,高旷之气,突过时辈。”作品有《山静居诗稿》、《山静居词稿》、《题画诗》、《山静居画论》。

经历

父方梅,善书画,性豪放好游,不事生产,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卒于嘉兴县梅里(今王店镇)僧舍,卜葬于桐乡郭公桥。方薰敏慧,自幼习画,15岁侍其父游三吴两浙,即以笔墨著称,开阔视野,书画大进。方薰性笃孝,父殁,依父墓而居,事继母如所生。家贫,设学馆于桐乡程家、金家、[]家,中年入 赘梅里王家。阮元视学浙江,慕名相招,遂去杭州
方薰画作
乃就食桐乡金鄂严家。鄂严嗜书、画,多购禾中项氏所藏书、画,属其摹仿。由其朝夕点染,其山水画,结构精妙,风度闲逸;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悉臻其胜。运笔赋色别开生面,娟洁冷隽,绰有余韵。晚年好作梅、竹、松、石,而写生有极荒率者,但笔趣直追元人。高宗南巡,进《太平欢乐图》百幅,绘两浙风土各缀跋语。极蒙嘉奖,反映了当时的市井生活风貌。刻印入文、何之室,又能上窥秦、汉。卒年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