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西陵

位于河北保定易县的清代陵墓
昌西陵是清仁宗嘉庆皇帝孝和睿皇后的陵墓。始建于1851年(咸丰元年),建成于1853年(咸丰三年)。昌西陵与慕陵体制相似,于方台上直接建圆坟,没有方城、明楼,建筑规制虽简陋,却有其特殊之处:一是隆恩殿藻井彩绘为丹凤展翅,独自翱翔,其他后陵则为3朵莲花衬以18个金点的水浪花纹;二是隆恩殿后与三座门之间有玉带河一条,河上有三座跨桥,中间一座有栏板,左右两座各为无栏平板桥;三是三座门前围墙为方形,三座门后北墙为圆弧形,切入三座门的直墙上。圆形宝顶毫立于北弧墙前,祭台立于三座门的中门内,而弧形围墙产生了奇特的回音壁、回音石回声现象,是中国陵寝建筑中的孤品。

发展历史

昌陵往西三华里有昌西陵,这里葬着嘉庆孝和睿皇后。昌西陵始建于1851年(咸丰元年),建成于1853年(咸丰三年),共耗白银四十四万八千多两。该陵与其他后陵相比,规模较小,无方城明楼和月牙城。除具有清代后陵种种建筑规制外,还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一是隆恩殿藻井彩画为丹凤展翅,独自翱翔;其他后陵则为三朵莲花衬以十八金点的水浪花纹。二是隆恩殿后与三座门之间有御河一条,河上有三座跨桥,中间一座有栏板,左右两座各为无栏平板桥。三是三座门前;围墙为方形,三座门后北墙为圆弧形,切入三座门的直墙上。圆形宝顶矗立于北弧墙前,祭台立于三座门的中门内。宝顶前神道正中嵌有回音石,游人至此发出声响,地下可将声响扩大数十倍传出来。弧墙两侧为回音壁,人于东侧细语发声,立于西侧的人以耳贴墙,可听到东侧人的声音如同打电话般地传来。这种被人称为地回声与回音壁的现象,甚为奇特。
孝和睿皇后
昌西陵始建于咸丰元年(1851年),建成于咸丰二年,共耗白银448000余两。一是隆恩殿藻井彩画为丹风展翅;二是隆恩殿后与三座山之间有御河一条,河上有三座跨桥;三是三座门前围墙为方形;四是宝顶前神道正中嵌有回音石,游人至此发出声响,地下可将声音扩大数十倍发出来。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一等侯恭阿拉之女。嘉庆元年(1796年)封为贵妃,二年二月,孝淑睿皇后[hōng]逝,百日之后,太上皇封钮[]禄氏为皇贵妃,居中宫,敕旨曰:“皇帝自受命以来,晨昏仰体,朕意承欢,孝淑皇后亦克已孝敬,朕心深为欣悦。不幸皇后薨逝,朕甚悼焉。今已逾百日,不但皇帝中宫不可久旷,即晨侍善乏人,朕心亦颇不愉。但皇后薨逝甫经百日,虽不便即举行婚继立皇后典礼,自应先行册皇帝之皇贵妃。今贵妃钮祜禄氏,系朕从前选择,赐皇帝为侧福晋者。观其人品,亦甚端谨庄重,且能率下。即将贵妃钮祜禄氏册封为皇帝之皇贵妃,俾正内则上以考养朕躬,做皇帝以上福履襄成内治。俟27个月后,除再举行册立皇后典礼外,所有封皇贵妃典礼者诸衙门照例办理。”秉乘太上皇旨意,首先于孝淑皇后百日后,举行了册封钮祜禄氏为皇贵妃的典礼。27个月后,即到了嘉庆四年(1799年),本应如期册封钮祜禄氏为皇后,因太上皇崩逝,故而册封皇后典礼拖至三年释服后,即嘉庆六年才得以举行。从此,其父恭阿拉也由承恩公晋封为一等侯。钮祜禄氏生有皇子二,皇女一;为皇三子绵,即和硕恪亲王;皇四子绵忻,即和硕端怀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嘉庆帝崩。道光帝登基后,尊钮祜禄氏皇太后,号为“恭慈”。后又屡加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