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占

原产于福建安溪三洋村的茶叶
梅占是国家级茶树品种之一,又名“大叶梅占”。原产福建省安溪县芦田镇三洋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历史。20世纪60年代后,福建全省和台湾、广东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苏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有引种栽培。198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GS13004-1985。[1]
梅占植株属小乔木型,树姿直立,主干较明显,分枝密度中等,其花冠直径4.1cm。梅占的叶片呈水平状着生,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浅密,叶质厚脆。在福建省安溪,春茶萌发期一般在3月下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下旬。[2]
相传在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前后,芦田镇三洋村农民杨奕糖所制茶叶冲泡后韵味特别香甜,但都不知道名字。细看茶叶,考究茶花,发现叶和花都是向四边开瓣,形状像梅花,味如腊梅花的香气,便命名为梅占。于是,梅占茶上了茶谱,梅占茶自此驰名各地。[3] 
梅占虽然生长性强,但持嫩性较差,制作时对工序、技术要求高。[4]在制作乌龙茶时要嫩采、重晒、轻摇,以便发酵充分,使青辛味转化为清香。梅占还可加工成白茶、红茶与绿茶。[5]

基本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