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

夏朝至周朝时期的诸侯国之一
徐国,又称徐戎,亦称徐夷或徐方,是夏朝至周朝时期的诸侯国之一,国君为嬴姓都城一般认为在临淮徐县(位于今江苏泗洪)。徐国建国于夏启时期(公元前21世纪),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被吴国所灭,历时约1500余年。[1][2]
公元前21世纪,夏启将徐地(今山东郯城地区)封给伯益的次子若木,徐国由此建立。[3]徐国在夏、商、西周时期都是强大的诸侯国之一。西周时期,徐国与西周战争频繁,到周穆王时,徐偃王以德治国,徐国的国力增强,诸侯拜服,周穆王派楚王进攻徐国,徐偃王离开徐地到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山林隐居。随后,周穆王封徐偃王的子孙为徐子继续治理徐国,在此之后,徐国有数百年的太平时期。[4][5][6]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吴国派使臣要求徐国和钟吾国交出吴国领兵在外的公子掩余烛庸,徐国和钟吾国依仗楚国,拒不从命,将二公子送往了楚国,楚王企图利用二公子危害吴国,史称“二公子事件”。吴国借机向楚国出兵,徐国在两国的战斗中被波及,吴王夫差孙武伍子胥伐徐,徐国灭亡。[1][2]
关于徐国的族属,学者们有多种说法,至今未有定论;[7]徐国的国名来源也有不同的说法,主要有来源于地名与文化两种说法,徐偃王之后,徐国国君以国名“徐”为氏。[5][7]徐国在西周时期是东夷集团最大的国家,徐偃王时徐国地方五百里,所辖范围在今安徽泗县江苏泗洪一带;徐国都城所在地有临淮徐县、越州[yún]县、彭城武原县三种说法。[8][5]春秋时期徐国与楚国吴国齐国、钟离国皆有往来,先后依附齐国和楚国。[9]徐国经济发达,尤其航运发展快;文化上重仁义礼乐。[10]徐国距今较远,文献记载较少,但梁王城、鹅鸭城、九女墩墓群等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以佐证徐国的历史与文化。[11][12][13]

族属考证

关于徐国族属有多种说法,主要有如下六种。一是东夷说,《史记·秦本纪》《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及《左传》杜注引《世本》等都记载徐国为东夷,学者徐旭升在《中国古史传说时代》中也采信此说法;二是东夷之淮夷说,即东夷中处于淮河流域的分支,学者徐中舒李学勤等主此说;[14][15]三是徐戎说,《尚书·大[gào]》《竹书纪年》《史记·鲁世家》中常将“淮夷”“徐戎”分称,学者黄盛璋据此指出,东夷在山东境内,淮夷处淮水流域,徐介于两者中间,是为徐戎,三者并非一族;[16]四是隹夷徐夷说,学者陈梦家认为徐发源于东北,称为“隹夷”,后沿海岸南下,止于徐州而得徐夷之名;[17]五是东夷之鸟夷说,学者何光岳认为徐族是东夷集团鸟夷的一支,始居今河北省玉田县北徐吾山,后逐步迁至今山东滕县;六是徐夷与淮夷说,学者李国华认为徐在商及周初前称徐夷,与淮夷同属东夷集团中的两大族团,周初遭遇周打击,徐夷、淮夷及群舒纷纷南迁至淮河沿岸,合属“淮夷”盟邦。二者以周为界,前分而后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