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

传说中由大禹所铸象征国家政权的器物
九鼎,又名九州鼎。传说在夏朝初年(约公元前20世纪)由大禹所铸,象征着国家权利和古代王权。[1][2]
大禹治水成功之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每州设州牧,负责军政大权。九州牧向大禹贡献青铜,大禹以九州之铜铸造了九鼎,并将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等画成图册仿刻于九鼎之上。九鼎与九州相对应,一鼎象征一州,依次为冀(州)鼎、[yǎn](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和雍(州)鼎。[1][3][4]根据史料记载,九鼎为三只圆鼎、六只方鼎;又根据材质分为五只阳鼎,四只阴鼎。[5][6]在古代,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九鼎就是王权的象征,不能[jiàn]越,九鼎归属权的变迁也意味着政权的变迁。[2][7][8]
商灭夏,商得到了九鼎;周武王灭商后,将九鼎迁移到了洛邑秦灭周之后,九鼎下落不明。[9][10]唐朝武则天宋朝宋徽宗都曾仿制九鼎,这两套九鼎也不知所踪。[2][11]2006年,国家博物馆展出了复原的青铜器“中华九鼎”。[12]

历史传承

鼎是古代用来烹煮肉食的一种器物,在夏商周时期,鼎也是祭祀中的礼器和祭器, 还用来表明拥有者的身份等级和权力范围,不同身份地位的人拥有的鼎的数量和等级有明确的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不能僭越。九鼎就是王权的象征。因此,谁得到九鼎,就意味着谁是天命所归,是天下之主。[9][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