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姓

以官职命名的复姓
司徒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3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中排名第300位以外。[1]
司徒姓以官职称谓为氏:源于姬姓,出自舜帝的后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司徒”是古代的官职名称,始于四千多年前的唐、虞之置,负责管理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等情。尧帝为炎黄部落首领时,舜就是尧帝的司徒官,执掌和管理土地事务,故而又名“土司”。据史《史记》和《通志·氏族略》记载,在虞舜的支系子孙中,有“以官职名为姓者”,称司徒氏,后有化为单姓司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司徒氏族人大多尊奉虞舜为得姓始祖;[1]
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官更司徒,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夏、商、周时期,帝王朝廷都设有司徒官职,为六卿之一,或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相。春秋时期,伯爵以上的各诸侯国也多设有司徒职位,在其后斋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者,皆称司徒氏,后有简化为单姓司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1]
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末期大夫墨狄,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墨狄,即历史上十分著名的申徒狄,因其官为殷商末期的司徒,故而又称司徒翟。在司徒翟的斋子孙中,多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称司徒氏,后有简化为单姓司氏者,还有一部分人迁居孤竹国之今河北冀东平原),后来成为蒙台氏一族,再后简化为单姓蒙氏、台氏,皆世代相传至今。[1]
司徒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早期,司徒姓族人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区。汉、唐时期开始向河北播迁,并在赵郡形成望族。宋朝以后,河北、云南山西等地都有司徒姓人定居。现今,广东浙江江苏陕西海南上海北京等地,都有司徒姓人定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