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梅汤是中国传统的消暑饮料,制作原料主要有乌梅、山楂、陈皮、桂花、甘草、冰糖、也可以药材冲泡饮用等材料[4][5]。其中,正宗的酸梅汤必须使用冰糖熬制。这种饮料口感酸甜可口,而且还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3]。
酸梅汤的历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初唐医典著作《千金翼方》就有了“乌梅汤”的记载;南宋时期,还出现了用焙干的乌梅肉、生姜、甘草、砂糖捣成细粉,拌匀储存的酸梅粉。而酸梅汤真正流行起来,是在清朝的时候。[6][7][8] 历史沿革
酸梅汤的历史十分悠久,初唐医典著作《千金翼方》就有了“乌梅汤”的记载;南宋时期,还出现了用焙干的乌梅肉、生姜、甘草、砂糖捣成细粉,拌匀储存的酸梅粉。梅子中提取酸味做饮料[4]。古籍中所记载的“土贡梅煎”就是我国最早的一种酸梅汤[5]。南宋的《武林旧事》提到的“卤梅水”也是一款与酸梅汤极其类似的消暑饮品[5]。也有传说是元顺帝末年时,朱元璋路过今湖北襄阳附件,以煮乌梅为汤,救助乡人。有童谣唱:“桂花开,乌梅香,江南和尚做客商。左金鸡,右玉兔,起事在襄阳。”[9] 而酸梅汤真正流行起来,是在清朝的时候。满族入关后,达官贵族忍受不了北京夏季的酷暑,宫廷的御厨便用乌梅煮汤,解暑开胃,深得皇亲贵族喜爱。清代御膳房将改进的酸梅汤晋升为宫廷御用饮品,也是被乾隆皇帝誉为“清宫异宝”,后来传入民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酸梅汤摊贩的身影,成了老北京人用来消暑解渴的佳品[4]。后来,酸梅汤的制作流向民间,成为百姓们的解暑饮料。它比西欧传入我国的汽水要早1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