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袍

道教传统服饰
道袍,是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是一种道教服饰。可以分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以上服装,均取肥大宽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断尘凡之意。又取直领,以示潇散。道教道袍承传有序从未断代为道袍之正宗。

概述

道教产生之初,道衣曾以[chǎng](橐鸟羽毛)拈绒,然后编织而成,称鹤氅。其制法早见于汉武帝时方士栾大穿着的羽衣,无袖披用,展如鸟翼,取神仙飞升之意。南朝宋代陆修静定的道服有披、褐两种。披即披风类衣物,如讲法师披于肩背的霞帔,褐即今所说的道袍。

类别

道袍是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长袍。可以分为大褂、得罗、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