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台班子,汉语词语。[1]泛指长期在农村集镇流动演出的戏曲班社,也可引申为临时拼凑起来的、水平不高的团体。[2]
释义
"草台班子”得名于"草台戏”,原本泛指长期在农村集镇流动演出的戏曲班社,也可引申为临时拼凑起来的、水平不高的团体。[2]
草台班子是原来川剧界对非正规的民间戏班的称呼,带有一些贬义。草台班子比起正规剧团来呈现出更多活力。这里没有铁饭碗,能者上,庸者下,懒者无处容身。这些班子实行挂牌演出,谁演得好就演主角挂头牌,现在有不少名演员也放下架子主动来搭班“串戏”。[3] 草台班的条件不一,有的较好一些,有的设备简陋。但草台班接近下层群众,反映社会实际,所演剧目大都具有较强的人民性,也造就过很多优秀演员。因此,在中国戏曲史上,特别是推动地方戏曲的不断发展中,草台班是有一定的历史地位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