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龙

中国清代末年宁夏回民起义军首领
马化龙(1810年12月15日-1871年1月13日),[1]又名马化隆、[2]马朝清,清末经名“穆罕默德·艾依乃玛·阿俩毛俩乎”,道号“托布尔·屯拉”,尊号为赛义德·束海达依,[1]回族,宁夏灵州(今宁夏灵武)金积堡人,[2]是中国清代末年宁夏回民起义军首领,中国伊斯兰教哲赫林耶第五代教主,后人称其为“十三太爷”。[1]
马化龙幼年时,攻读伊斯兰教经典及阿拉伯文,后任阿訇。[3]他曾经捐官千总并经营农业和商业,后成为哲赫林耶学派领袖,推动学派繁荣。因清廷策略引发不满,他于1862年起兵反抗,屠杀官员和民众。后投降清朝,但继续经营势力并援助回民起事。在同治年间,他再次反叛,屠杀汉民并藏匿武器。最终,因私藏武器和勾结外国罪名,被左宗棠处决。[1][2]

人物生平

早年教育与崛起

马化龙幼年时期在甘肃伏羌南关的马二阿訇及山东金爷的门下接受教育,深入学习了阿拉伯文。之后,经其父亲为他“穿衣”仪式,他成为了一名阿訇。他不仅热爱武艺,还擅长言辞辩论,并曾捐官至千总之位。与其弟共同务农经商,使家族财富迅速积累,成为一方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