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

常见的骨原发恶性骨肿瘤
骨肉瘤(英文:osteosarcoma),[1]是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2]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男女比例约为1.4:1。[2]传统骨肉瘤被认为是一种"梭形细胞肉瘤"。它是一种倾向于退行性和多型性的肿瘤,大多数病例都由两种或是两种以上不同形态的细胞组成。[1]特点是肿瘤产生骨样基质。[6]
骨肉瘤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其次是肢骨近端,主要发生部位是干[hóu]端,发生于骺端和骨干的病例相对罕见。[2]骨肉瘤的真正病因不清。[3]骨肉瘤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多为持续性,逐渐加重,夜间尤重。可伴有局部肿块,附近关节活动受限。[6]骨肉瘤发展到晚期可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恶病质表现。[2]实验室检查是骨肉瘤检查的辅助方法。[2]大多数病例可以观察到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1]
标准影像学诊断步骤:应包括体检、原发病灶的影像学检查(X线片、局部增强CT扫描、局部增强MRI)、全身骨扫描和胸部CT;然后进行活检(首选穿刺活检)获得组织学诊断,完成骨肉瘤分期诊断。条件允许可应用PET/CT对肿瘤进行分期。[2]典型的骨肉瘤的X线表现为骨组织同时具有新骨生成和骨破坏的特点。[4]
骨肉瘤的治疗模式是包括术前化疗、手术和术后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2]骨肉瘤辅助化疗推荐药物亦为大剂量甲氨蝶呤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顺铂,给药方式可考虑序贯用药或联合用药。[2]对于复发的骨肉瘤患者,建议行手术治疗,术后再次进行化疗。患者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主要包括伤口不愈合、皮瓣坏死、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等,5年生存率可提高至50%~75%。患者术后应进行随访,随访的内容包括全面体检,局部X线、B超或CT,骨扫描,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CT),功能评分和实验室检查。[2]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