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宣

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官员
董宣(生卒年不详),字少平,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圉镇)人,[1]东汉一位颇有名望的清官。[2][3]他先后担任北海相、江夏太守、洛阳令等职。他知识渊博,正直能干,执法严明,在惩治豪强违法犯罪行为方面毫不示弱,名震朝野。[4][5]
建武元年(25年),刘秀建立东汉,董宣在50岁左右入仕,成为司徒侯霸的属吏。司徒府是国家行政中心,董宣职位迅速提升,后被任命为北海相。北海国由诸侯王刘兴管理,董宣地位微妙。因被诬陷滥杀无辜,董宣被光武帝刘秀免死贬为怀县令,刘秀同时赦免了涉案官员水丘岑。之后,董宣调任江夏郡太守,因与都尉不合被免职。建武十九年(43年),近70岁的董宣被刘秀选为洛阳地方长官。[6][7]董宣因办事不畏权贵而被称为“卧虎”“强项令(硬脖子的洛阳令)”,以为政清廉、不畏权势而著称于世。七十四岁时在任上去世。[8]

人物生平

办案严酷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县(今杞县)人。起初被司徒侯霸征召,推举为考核优等的人,后升迁至北海郡国相。到任后任命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公孙丹兴建住宅,占卜的人认为一定要有人死去才吉利,公孙丹于是让儿子杀了一个过路的行人,把尸体放在屋里,来抵挡他的灾祸。董宣知道后便把公孙丹父子逮捕杀死。公孙丹宗族和亲信三十多人,拿着兵器就到董宣官府喊冤叫屈,董宣认为公孙丹以前投靠过王莽,担心他们和海贼串通,就全部逮捕囚禁在剧县的监狱,派门下书佐水丘岑把他们统统杀死。青州刺史认为他杀人太多,向皇帝上书告发董宣并拷打水丘岑,董宣获罪征召到廷尉。董宣在监狱里早晚讽诵诗文毫无忧色。到出狱受刑的时候,官属做了饭菜送给他,董宣厉色说:“我董宣生平没有吃过别人的东西,何况在死的时候呢?”上车而去。当时一起受刑的九人,第二个轮到董宣。光武帝刘秀急忙派侍从骑士赶去,赦免了董宣的死刑并且命令把他带回监狱。派使者审问董宣多杀无辜的情况,董宣用全部事实回答使者,并说水丘岑是按他的旨意办事罪不在他。愿意杀掉自己而让水丘岑活下来。使者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光武帝,光武帝下诏将董宣降为怀县县长,令青州刺史不再追查水丘岑的罪行。水丘岑升迁至司隶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