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源深度(英文名:focal depth)是指地面震中到震源的垂向距离,是描述地震震源的重要参数之一。[1][3]按照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可划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2] 测定地震震源深度主要有基于到时的方法和基于波形的方法。[3]同样震级的地震,震源越深,影响范围越大,地表破坏越小;震源越浅,影响范围越小,但地表破坏越严重。[1]通常情况下浅源地震较深源地震的灾害损失严重,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属于浅源地震,均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3]全球大多数地震都是浅源地震,中国的绝大多数地震也为浅源地震。[2]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的地震是世界上记录到震源最深的地震,震源深度为720千米。1969年4月10日发生在吉林省晖春南的5.5级地震,震源深度达到555千米。[4][1][a] 研究地震震源深度具有重要意义,准确的震源深度能够促进人类对地壳流变学性质、孕震机理、发震构造、灾害评估等方面产生新的认识。通过确定地震震源深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孕震的深度 以及地壳物质的组分情况,从而对地震的孕震环境和地震成因给出定量的依据。准确的主余震震源深度分布能够刻画发震断层构造,对推测未来强余震的发展过程提供判断依据。研究震源深度还可以在地球物理勘探、油气田开采方面得到应用,促进产业经济发展。[3] 定义
震源深度是指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是描述地震震源的重要的参数之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