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

河南洛阳汝阳县的景区
岘山,古称霍阳山,又名铁顶山。[1]位于玉马平湖东南,北邻汝阳恐龙遗址保护区,距河南省汝阳县城15公里,距河南省大虎岭省级森林公园28公里。海拔1165米。相传这里是真武祖师得道升仙之地,故有道教名山之称。自古与武当山(金顶山)相对应,是豫西地区最大的道教活动圣地。自主峰铁顶而下建有真武观、崇天宫、广行宫等三道宫观[2]它们依次排列在一条长达五公里的南北中轴线上。三个建筑群,共计有殿阁屋字120余间,现存塑像30多尊。[3]

内容简介

天公造化,钟情岘山。山水相依,林泉为伴,是它独有的自然特色;铁顶宫、观,祖师传说,又为它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综观岘山诸景,各显奇象:梳妆云楼,凌云摩天;舍身陡崖,壁立百丈;玉皇极顶,横空出世;过风仙,仙风频吹;飞来乾石,影缩主峰;步桥三孔,巨石迭就;磨针胜迹,铁梁犹在;王母神泉,汩汩成韵……清人张文德《同诸明经登岘山》诗云:“绝磴人从树梢行,[sǒng]林风送恍钟声。多情高士能留客,无事闲僧不到城。远[xiù]孤云堪极目,空坛瑶草颇怡情。他年拟践荷衣约,顶向禅房记姓名。”流连忘返,执意再来的心态跃然纸上。
山水形胜处,自招游客来。古往今来,帝王名士,朝山览胜者不乏其人。南宋郑樵通志》载:“唐太宗经此,以其危峰独见,类襄阳岘山,故名。”宋诗人梅尧臣在任襄城县令时,曾慕名登临岘山,留下“梁县胜襄阳,万瓦浮青冥”的诗句,一说梁县岘山风物之美胜过襄阳岘山,二讲当时山上的建筑规模宏大,且有薄天拿云之势。1995年7月16日,在岘山老石壕一泉水坑内,岘山道士在泉清淤时,意外发现一方大型金印,重800克。经中州古籍出版社社长、省周易研究会会长董应周先生考证,认定此印为北魏太祖拓跋硅天兴元年七月定都平城初的万户侯印,距今已一千六百多年。至于这枚印章如何散落于此,姑且不论,但至少可以说明,从南北朝起,这里已不是蛮荒之地,很可能就有一条连接鲁阳(今鲁山)、梁县(今汝州)、伊阙直至洛阳的翻山古道。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