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直系与奉系展开的一场军阀内战
第二次直奉战争,是1924年9月15日至11月3日,奉系军阀与直系军阀为争夺北洋政府最高统治权而展开的一场军阀内战。[9][10]
第一次直奉战争,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战胜了奉系,并将北京中央政府控制在手,形成了“直系即中央”的政治格局。[11]奉系军阀张作霖则在战败后返回东北,对奉军进行改革,准备练兵再战。直系曹[kūn]、吴佩孚等人则希望借机吞并张作霖的主要势力范围东北地区,双方一直处于矛盾之中。与此同时,直系内部发生内讧。吴佩孚为“统一”直系军权,排除异己,与处于直系边缘的冯玉祥产生冲突,冯玉祥河南督军一职遭裁撤,其本人被调入北京担任陆军检阅使的虚职。[10]
1924年9月初,吴佩孚为了避免两面作战,率先对盘踞在淞沪浙江地区的皖系卢永祥等人发动了江浙之战。9月18日,张作霖利用吴佩孚发动江浙之战的时机,于9月15日出兵关内,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面对奉系的进攻,曹锟以吴佩孚为讨逆总司令,将直系第一线部队20万人编为三个军,与奉系作战。[10]
奉系与直系先后在热河战场、山海关战场展开激战,战争展开后,直系处于不利形势,奉军先后击溃长城各口的直军,后又夺取了热河各个战略要地。正当直奉两军决战时刻,10月19日,暗中与张作霖联和的直系将领冯玉祥率其第三军临阵倒戈,返回北京,发动“北京政变”。最终,吴佩孚束手无策,遂由天津乘军舰南逃,直系军阀自此溃败,[10]第二次直奉战争以奉系取得北洋政府最高统治权告终。[2]
张作霖的奉军与冯玉祥国民军在第二次战争中联合打败直系后,又因为权力分配问题陷入新的冲突,于是共同推荐皖系的段祺瑞出山,于1924年11月24日在北京就任临时执政。而奉系张作霖则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很快勾结段祺瑞,排挤冯玉祥,从而操纵了北京政权。段祺瑞上台后积极推进“善后会议”,试图利用军阀间形成的暂时均势,从内部对北洋体系作一番整合。不过由于“善后会议”的内容与孙中山“国民会议”的主张相对抗,反而激起了民主革命势力和反帝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再加上段祺瑞自身缺乏实力,不能形成新的权力中心,在其执政不久后,不同派系间的军阀混战再起。在这个过程中,奉系的实力一度达到巅峰,成为各派系中实力最强盛的一支,但是不久后又在以郭松龄倒戈为起点的内部分裂中走向衰退。[12][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