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耆国

日本古代的令制国
伯耆国(Houki),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属山阴道,俗称伯州。石高约21万石(庆长时)。现在的鸟取县西部[1][2]。古为伯耆国地,大化改新后立为一国,名称不变。废藩置县后曾设置鸟取县、岛根县,明治十四年合为鸟取县西部。伯耆国与邻近的出云国有许多文化和历史相似之处,因此两省有时被非正式地合并为云伯地方。然而,大山将伯耆国地理上和历史上分为东伯和西伯地区。

地理位置

伯耆国是群山峻岭的山之国。东边是三德山、三国山系与因幡国接壤;西部通过米子平原与出云国相邻;越过南部的中国山地是美作国、备中国备后国;北方是日本海。西南国境都是中国山地,国土绝大部分也都处于山地之中。只有天神川河口和日野川河口有部分平原,沿海岸线都是沙丘地带。但平原不少都是火山灰性土壤,不适合农业生产,因此生产力低下。经济主要还是靠国内的铁矿开采。因国内有不少山地,虽然适合防御,但不利于交通。通过米子平原与出云的美保关一带相连,易从此受到攻击。

发展历史

伯耆国在大化改新后立为一国,名称不变。在十四世纪前期至十五世纪后期,即南北朝室町时代,一直由山名氏一族担任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