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朗

东晋大臣,谢安的侄子
谢朗(323~361年),字长度,小名胡儿,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1]东晋大臣,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2][3]
谢朗自幼聪颖,隶属于享有盛誉的谢氏家族,以其出众的文才和深厚的学识在士族中备受推崇。谢朗善于论述玄理,文学造诣高深,曾历任著作郎,后升任东阳太守。[4][1]
谢朗因其文学造诣和家族影响力,被称为“谢家兰玉”。[5]作为“胡羯末”四才子之一,他在文学和政治领域都有一定影响。[6]

人物生平

谢朗,东晋时期名士,其父亲谢据早年去世,因此由其三叔谢安承担起了对其及其他子弟的教育责任。谢安注重培养子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广泛视野,经常创造机会让他们参与世事,直接接触并对话高官与名士,以此锻炼他们的见识与谈吐。谢家日常生活中,经常举办文人雅集,邀请当时的贤达之士共聚一堂,共同欣赏文学、探讨时局、品评人物。一次聚会上,谢朗与其兄谢玄同席,谢安向在座的名流后代李充提问,比较其家族中的平阳公与乐令的品行与选择。李充深感悲痛,讲述了平阳公因耻于在叛乱的朝廷任职而选择服毒自尽,与乐令在赵王篡位时献玺绶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认为两者难以相提并论。谢安听后,对谢朗评价道:“有识之士的行为果然不负众人所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