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笔海胆

海胆纲拱齿目长海胆科石笔海胆属的一种海胆
铅笔海胆(学名:Eucidaris tribuloides,英文名:Heterocentrotus mammillatus Linnaeus),又名石笔海胆,是一种长海胆科海胆。[1][2]
铅笔海胆形状浑圆,有刺,但刺粗壮、不尖锐,刺顶钝[cuò],一般具有毒性,但不会主动攻击,而是用于防御。铅笔海胆的形态、发育和分子遗传特征使其成为一个有趣的物种。铅笔海胆是大西洋沿岸地区的一种海胆,属于拱齿目(Camarodonta)的一个物种。铅笔海胆于4月产卵,我国分布于海南西沙、南沙等沿海。
铅笔海胆的体色随栖息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壳截面为椭圆形,很厚,坚实。背面隆起,口面平坦,围口部大,口缘不凹陷。口面的大棘极粗,其长度约等于壳径或更长些;棘基部为圆柱状,上端膨大成球棒状或三棱状。口侧的大棘末端扁平,呈鸭嘴状,其长度从赤道部到围口部逐渐减小。反口面的大棘短而粗壮,大小不等;顶端平滑,呈多角形。大棘的颜色变化很大,通常为深浅不均的褐色,也有时带灰色或黑紫色,末端常有1~3条浅色环带;扁平的大棘的末端常为红色。中棘为楔形,呈铺石状生在壳的表面,呈白色、褐色或者黑紫色。
古时候人们常用它们的刺在石板和石片上面作画。
铅笔海胆最初是由让·巴普蒂斯特·拉马克(Jean Baptiste Lamarck)所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