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郡

中国古代郡名
齐郡,旧名齐国中国古代郡名。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灭齐国,于其故地分置齐郡、琅邪郡。齐郡是秦统一六国施行郡县制后设置的一个郡。郡是秦朝郡县制度的一个建制,顾名思义,齐郡就是原来齐国所在地区的建制之一包括齐郡和琅邪郡,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迁沿革。齐郡以其而闻名于世,如今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1]

沿革

汉初刘邦韩信为齐王,领田氏齐国故地,后徙韩信为楚王,分齐国为七郡。汉高帝六年(前201年)复置齐国,治所在临淄(县治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领七郡七十三县,其地相当于今山东省北部、中部、胶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至武帝时,齐国之地已分为十二郡国,又除齐国为齐郡,属青州刺史部
西汉后期,齐郡仅辖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淄博市区东部及青州临朐广饶一带,人口五十余万。王莽改齐郡为济南郡汉光武帝复置齐国。魏晋南北朝诸代,或置齐郡,或置齐国。
后汉为齐国,晋因之,南朝宋复为"郡",北魏时齐郡属青州,另于济南郡之地置齐州。南齐置...南朝宋侨置冀州,后魏改为齐州。隋初废齐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