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之(305年-377年11月28日),字叔虎(《晋书》因避李虎讳而作叔武),小字虎犊,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晋名臣。王彪之出身“琅玡王氏”,为尚书右仆射王彬之子、丞相王导堂侄。初任著作郎、东海王文学,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等职,官至尚书令、护军将军、散骑常侍等职,曾与谢安等人对抗权臣桓温,并于桓温死后与谢安一同掌政。太元二年(377年),王彪之去世,年七十三。追赠光禄大夫,谥号“简”。有文集二十卷,今已佚。 人物生平
刚正不阿
王彪之初任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后升任尚书郎。镇军将军司马晞邀请王彪之任自己的司马。经多次升迁后,王彪之历任尚书左丞、司徒左长史、御史中丞、侍中、廷尉等职。 王彪之任廷尉时,遇上永嘉太守谢毅于大赦后处死当地人周矫,于是被周矫堂兄向扬州州府告发。当时的扬州刺史殷浩收捕谢毅,将其送交廷尉,但王彪之则以谢毅无爵位,不是廷尉职责以内,不肯接受。后虽晋穆帝发出诏令命王彪之收处谢毅,但他仍然据理力争。时人将其比作西汉的廷尉张释之。后来举行南郊大礼时,辅政的抚军大将军、会稽王司马昱询问王彪之是否施行大赦,王彪之建议不必施行,以免助长平民趁每年郊祀皆大赦的机会犯罪。司马昱听从了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