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峰,又名灵鹫[jiù]峰,是杭州灵隐寺正南的山峰,长约800米,宽约400米,海拔168米,飞来峰低矮瘦削,山上岩石裸露,怪石峥嵘,山体呈椭圆球状,由石灰岩构成。飞来峰四周被沟谷割开,呈一峰孤立。[1] 飞来峰的形成经历了古生代的海底沉积、中生代印支运动的褶皱抬升,以及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燕山运动的地层断裂。由于石灰岩岩层松软,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侵蚀,形成了低矮浑圆、洞穴横生的独特地貌,与周围石英砂岩组成的高丘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地质过程塑造了飞来峰及其周边地区的独特自然景观。[2]
在飞来峰石窟内和岩壁上,分布着三百四十余尊造像,[3]始凿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其后宋、元均有开凿,而以元代居多,现存元代汉、藏式造像约100多尊。[4]飞来峰石窟利用天然岩洞或山崖开凿,主要洞窟有青林洞、玉乳洞、龙泓洞等。造像有佛像、菩萨、天王、弥勒、飞天等。许多北宋和元代的题记,可作确切年代的考证。造像风格柔和、圆润,雕造精美,保存完整,是南方晚期造像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5]此外,飞来峰上还有唐代以来的摩崖题刻100余处,可以从崖壁上找到各种字体、各个朝代的书法作品,有诗、造像记、石像赞等等,有“中国历代书法博物馆”之称。[6]
飞来峰是中国唯一一处大规模集中展现汉式(宋代)造像、藏式(元代)造像和汉藏造像艺术交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