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3]由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每年出版一卷。[1]出版2个月左右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可查询电子版本。[4]《中国统计年鉴》2023年卷于2023年10月16日出版。[2] 《中国统计年鉴》首刊1981年卷于1982年8月出版,共512页,32开,50万字,定价5.00元。于1984年开始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同时向国内外发行,1986年卷改为16开。[1]1988年,《中国统计年鉴》第一次使用了“国民生产总值”指标(新旧指标并列),1993年彻底取消了MPS体系资料,取而代之的是全面、系统的SNA体系资料。从1994年起,《中国统计年鉴》先后在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等主要篇章实现了主要财务指标的统一。从1999年起,在劳动工资、投资、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业等主要篇章中,陆续增加了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当年数据。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内容中充分体现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五”计划纲要精神,增加了西部大开发以及西部地区人民生活结构变化的统计资料、第五次人口普查机器汇总资料、R&D资源清查结果等。[5]截至2024年5月4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可公开查询1999年至2023年卷。[6]《中国统计年鉴》正文内容一般分为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综合、国民经济核算等20余个篇章,附录“台湾省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和中国经济、社会统计指标同世界主要国家比较”两个篇章,篇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7]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来源广泛、内容详实,是研究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和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资料。[8]该文献提供的各类统计数字具有权威性,在该文献出版之前发表过的数字,凡是与该文献有出入的,均以该文献为准。[9]
成书背景
1949年至1979年,30年间公开出版的年鉴,仅有1950年出版的《1949年开国年鉴》(又名《新中国年鉴》)和1952年创刊的《世界知识年鉴》(逐年或隔年出版1卷,至1966年停刊),以及分别于1963年、1964年各出版1卷且只在国内发行的《中国体育年鉴》。期间,“年鉴性的参考工具书”《人民手册》曾公开出版,另有个别地区统计部门编纂[zuǎn]的内容类似统计年鉴,以反映本地区国民经济情况为主的“统计年报”或“统计资料” 、“统计资料汇编”等,作为非公开出版的内部“绝秘”“机密”资料,在小范围内发放使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