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Xifeng County[1]),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贵阳市下辖县,[5]位于贵州省中部,贵阳市北部,东临开阳县,南接修文 县,西北与遵义市播州区、毕节市金沙县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7′29″-106°53′43″,北纬26°57′42″-27°19′45″。[4]截至2025年4月,息烽县总面积1036.5平方公里,下辖9个镇、1个乡、1个街道。[2]截至2024年末,息烽县常住人口为23.94万人。[11][12]有苗、布依、彝等31个少数民族。[2]县政府驻息烽县永阳街道县府路27号2号楼。[8] 息烽县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部,地势南高北低,地貌属云贵高原梯状东斜坡的三级台阶,以中低山为主,溶蚀地貌、剥蚀 地貌、堆积地貌及构造地貌构成山地、丘陵和盆地组成的山原地貌。县内地质构造主要为褶皱和断裂。[4]息烽县属北亚热带和南温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13]夏时为梁州南徼。周为越国北境。先后隶属且兰、牂牁国境、蛮州、贵阳等地。开宝八年(975年),县境由水东宋氏管辖。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隶四川省顺元等处宣慰司。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隶湖广行省顺元路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四年(1371年),隶四川行省贵州宣慰司。永乐十一年(1414年),属贵州布政司贵州宣慰司节制。万历年间,水西东侵,息烽归属贵州宣慰使司管辖。明崇祯三年(1630年),取“平息烽火”之义,改设息烽、于襄两千户所。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息烽属敷勇卫治理。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息烽守御千户所入修文县,隶属贵阳府。同治十年(1871年),缩建息烽城。民国3年(1914年),开始建立息烽县。民国4年(1915年),移贵筑县治于息烽城,改名息烽县,沿用至今。[2][14] 息烽县地处国务院确定的黔中经济区,贵阳生态保护发展区、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实体经济带上。以磷化工、健康医药(化学药)等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生态家禽、生态渔业、特色水果等农业特色产业。[2][15][16]2024年,息烽县生产总值完成224.16亿元,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05亿元,增长15.7%。[7]
息烽县旅游资源丰富,有市委党校息烽现场教学基地、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猫洞村红色村庄等红色资源和息烽温泉、西望山景区、九庄多缤洞等旅游景点。[17][2]2023年,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获评贵州省第二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18]同年,息烽县获评“深呼吸生态旅游魅力名县”,[19]息烽县还上榜2023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20]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