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抖音百科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军区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成立于1948年1月1日,[1]是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大军区之一,[2]前身为1945年9月成立的东北军区司令部,从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发展而来,[3]下辖合江、黑龙江、嫩江、松江、牡丹江、吉林、辽吉、辽东、冀察热辽、内蒙军区和12个纵队。[4]1955年3月,东北军区整建制改称沈阳军区。[3] 从1946年4月到1948年11月,东北军区坚守四平1个月抗击敌军10个师,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连续发起夏、秋、冬季三大攻势,决胜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使东北解放区成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后方。[3][5] 历史沿革
军区前身(1931年~1947年 )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东北抗战的主体。从1932年起,中共满洲省委和各地中共组织先后在东北地区创建了10多支抗日游击队。从1933年下半年至1936年初,在游击队的基础上,相继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第2、第3、第6军和东北抗日同盟军第4军及东北反日联合第5军。1936年2月起,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第2师,与中共有统战关系的第8军、第9军、第10军、第11军,也先后加入抗日联军行列。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11个军,总人数达3万余人,东北抗联随后编成3路军。1941年冬,东北抗联转至苏联境内组成南、北野营。1942年8月1日,南、北野营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旅长周保中,下属4个步兵教导营和2个直属教导连。1945年9月,东北抗日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10月31日,该部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合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