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葫芦

一种以往复升降为工作模式的电动起重设备
电动葫芦是一种小型的起重机械,其作用是帮助人们升降、移动、装卸重物等,以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效率。它由电动机、减速装置、制动装置、运行机构、卷筒或链轮、吊具及电气控制等部分组成。[8]
电动葫芦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用作电动单轨起重机、 电动单梁或双梁起重机以及塔式、门式起重机的起重小车。[9]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起升功率大、操作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物流、制造、仓储、建筑、码头等多个行业。 [3]

研制历程

1911年德国的德马格(DEMAG)公司设计研发了世界上第一个钢丝绳电动葫芦,正式拉开电动葫芦发展的序幕;1925年德国德马格公司推出第二代N型钢丝绳电动葫芦,相较于第一代钢丝绳电动葫芦,N型钢丝绳电动葫芦在外观设计、产品性能,技术水平等方面实现新突破;1927年德国德马格公司生产了第三代“K型钢丝绳电动葫芦”,K型钢丝绳电动葫芦是世界首款以锥形制动电动机为动力源的电动葫芦,电动葫芦在起重量、起重高度等层面实现质的飞跃,是电动葫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59年德国德马格公司研发设计的第四代P型钢丝绳电动葫芦与前三代电动葫芦相比,P型钢丝绳电动葫芦为全球第一款双速电动葫芦,有常速与慢速两种起升速度,可以满足精密装卸、机床检修等精细作业的需求。[10]
国产电动葫芦是从20世纪50时代以仿制方式开始生产发展的,1949年7月上海通用机器厂最先试制成功仿德国德马格公司K型1.5t和3t一般用途钢丝绳电动葫芦,并投入小批量生产,1953年天津起重设备厂仿原苏联40年代TB型葫芦试制了1t和2t一般用途钢丝绳电动葫芦,定型为TV型电动葫芦。1954年又试制了3t和5t葫芦,1957年完成了0.25t~5t系列产品的修改设计与生产,TV型电动葫芦是中国第一代电葫芦。1963年天津起重设备厂设计生产了防爆型电动葫芦,1964年由天津起重设备厂、上海起重设备厂、重庆起重机厂、定西起重机厂、西安起重机厂、沈阳起重机厂和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联合设计、试制并开始生产CD、MD型系列葫芦,CD、MD型葫芦为中国第二代电动葫芦;国产CD1/MD1电动葫芦串联结构的改进是在1975年,主要配置有:锥形电机、直齿调质齿轮铸铁卷筒、铸造外壳、锥形盘式制动器、上挂运行小车;国产HC、QH、ZH型串联结构的改进是在1990年,配置和1975年的是一样的;国产AS型电动葫芦引进串联结构是在1983年,配置有:锥形电机、直齿调质齿轮、铸铁卷筒、焊接框架外壳、锥形盘式制动器、上挂或侧挂运行小车。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葫芦起重机已进入到一个引进开发的新阶段。天津起重设备厂引进了德国STAHL公司的AS型全系列钢丝绳电动葫芦技术;南京厂、北京起重设备厂和山海关起重设备厂三家联合引进了德国DEMAG公司的环链葫芦技术;进入80年代中期,以南京起重机械厂为主联合设计开发了H型钢丝绳电动葫芦,重庆起重机厂为主联合设计开发了葫芦门式起重机系列产品,河北奔腾起重厂引进的AS型葫芦技术具有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到2023年国内电动葫芦已发展为AS型电动葫芦为代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