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长龄(1785-1848)字耦耕,号西涯,晚号耐庵,湖南善化人,原籍浙江会稽,清朝学者和政治人物。著有《耐庵诗文集》等传世之作。[1][2] 贺长龄在岳麓书院学习,精通经史,尤其喜欢宋学。贺长龄以辞章闻名,具有高尚的气度和志向。1808年中进士后,历任多个地方行政长官,最终担任云贵总督。[3][4]
在山东,贺长龄带领民众开凿沟渠,兴修水利,使农作物的收获倍增。[2]在贵州巡抚任上,贺长龄禁止罂粟种植,鼓励种植木棉,改善民众生活。贺长龄特别关注教育,创办“尚节堂”“及幼堂”“义塾”来帮助孤儿和寡妇,推动文教事业,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他在贵州任上改革教育,督促建立书院和义塾,并主修了《遵义府志》,被梁启超誉为“天下府志第一”。贺长龄重视因材施教,设立学舍分级,推动学生学习。他对学院的督导和对学生的关怀,使得贵州的学风日盛,人才脱颖而出。贺长龄还重视边远地区的教育,增设 考棚和学额,推动文教事业向前发展。[3][4][1] 人物生平
贺长龄,贺熙龄之兄,嘉庆十二年(1807年)举丁卯科乡试第一,嘉庆十三年(1808年)成戊辰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迁赞善。道光元年(1821年),出为江西南昌府知府。历山东兖沂曹济道、江苏按察使,就迁布政使,佐巡抚陶澍创行海运。调山东。七年,署巡抚。